11 在基督裏成長

藉著祂在十字架上的死,基督勝過了罪惡的權勢。
  祂在世上工作時,就征服了邪靈,粉碎了魔鬼的能力,並確定了他們最終的毀滅。當我們在基督的平安、喜樂,以及祂愛我們的保證中與祂同行時,耶穌的勝利,就使我們能勝過那些仍企圖控制我們的邪惡勢力。
  聖靈現在就住在我們裏面,並賜能力給我們。當我們不斷地將自己交托與耶穌,以祂為我們的救主時,我們就從自己過去所作所為的重擔中得了釋放。我們不再生活在黑暗、懼怕邪靈、蒙昧無知、以及先前行為的虛妄中。
  在基督裏的新自由中,我們蒙召要長成基督的品格及樣式,日日在禱告裏與祂交通,在祂的話中得餵養,默想祂的話及祂的眷佑,唱詩讚美祂,聚在一起敬拜祂,並參與教會的佈道使命。
  當我們將自己投身于對周圍之人的愛心服事、為主的救恩作見證時,聖靈便在每一時刻,每一件工作上與我們同在,將這一切昇華為一次次屬靈的經驗(詩1:1,2;23:4;77:11,12;西1:13,14;2:6,14,15;路10:17-20;弗5:19,20;6:12-18;帖前5:23;彼後2:9;3:18;林後3:17,18;腓3:7-14;帖前5:16-18;太20:25-28;約20:21;加5:22-25;羅8:38,39;約壹4:4;來10:25)。
 
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一、新生是喜樂的時刻

  一粒種子發芽了,那兩片新長的葉子使園丁欣喜。一個嬰兒出生了,他發的頭一聲哭叫向世界宣告:又一個新生命誕生了,要珍視他/她,於是作母親的忘記了她一切的疼痛,與家人一起快樂、慶祝。一個國家獲得了自由,於是整個民族都湧上街頭,擠滿了廣場,揮舞著象徵他/她們新近獲得之喜樂的標誌。

  但請試想:如果那兩片葉子不再成長為四片,仍舊保持著原樣或索性凋零了;一年以後,這個小嬰兒既不會笑也不會走路,仍像他剛出生時一樣;這初獲自由的國家,不久又變為令人恐懼、折磨人和囚禁人的牢獄。那園丁的喜樂,母親的歡悅,以及未來將充滿自由的承諾,都將變成失望、憂傷和哀痛。

  成長──持續不斷、日益成熟地,並結出果子的成長,是生命的根本。若不成長,生命的誕生就失去了意義、目的和方向。

  成長是生命不可分割的過程,它包括身體和靈性兩方面。身體的成長需要足夠的營養、環境、栽培、運動、教育、訓練,和一種充滿人生目的的生活。但我們在這裏所思考的,是靈命的成長。作為基督徒,我們怎樣在基督裏生長並成熟呢?靈命成長有哪些標誌呢?

二、生命始於死亡

  基督徒生命最基本、最獨特之處,就在於它真是從死亡開始的,其中包括了兩個死亡事件。首先,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,使我們得以擁有一個新生命──脫離了撒但的控制(西1:13,14)、脫離了定罪(羅8:1)、脫離了罪的刑罰(羅 6:23),並帶來神人之間的和好。其次,是自我的死去,使我們得以接受基督所賜的生命。其產生的結果就是,第三,我們以新生的樣式來生活。

1.基督的死

  十字架是上帝救贖計畫的中心。若非十字架,撒但及其鬼魔的勢力就不可能被擊敗,罪的問題就不可能被解決,死亡也就不可能被消滅。

  使徒告訴我們:“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”(約壹1:7)。聖經中最為人喜愛的經文說:“上帝愛世人”,是上帝的愛孕育了救贖計畫,而此計畫的實施,在這節經文的下半部,上帝“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”。上帝救恩的獨特之處,不在於祂把兒子給了我們,而在於祂讓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而死。如果沒有十字架,罪就不得赦免,沒有永生,也不可能勝過撒但。

  借著祂在十字架上的死,基督戰勝了撒但。從曠野受猛烈的試探開始,一直到客西馬尼園極大的痛苦,撒但殘忍地攻擊上帝的兒子,企圖削弱祂的意志,動搖祂所當走的道,引誘祂不信任祂的父,並企圖迫使祂逃避那作為罪的犧牲,為人類的罪受死的苦杯。

  十字架是最後的攻擊。在那裏,“撒但和他的惡使者以人的形像,站立在十字架旁”(注1),要將他與上帝的大爭戰進行到底,希望耶穌立刻從十字架上下來,以致於無法實現上帝賜下獨生愛子為贖罪祭來拯救人類的救贖計畫(約3:16)。

  但是,基督借著在十字架上的捨命,粉碎了撒但的勢力,“既將一切執政的、掌權的擄來,明顯給眾人看,就仗著十字架誇勝。”(西2:15 )在十字架上,“這場戰鬥打贏了。他的右手和聖臂已取得勝利。”(詩98:1)祂以勝利者的姿態,將祂的旗幟插上了永世的高峰。……全天庭無不為救主的勝利而歡呼。撒但被擊敗了,他知道他的國度必要滅亡。”(注2)

  使徒在歌羅西書中的生動描寫引人注目。首先,基督將一切執政的、掌權的擄來(西2:15)。在新約聖經原文希臘文中,“擄來”一詞字面意思為“除去”。因為十字架的緣故,只要上帝的子民們信靠主在十字架上為他們帶來的勝利,撒但在他/她們身上的鬼魔能力,就必一掃而空。

  其次,十字架使撒但及他的爪牙,在全宇宙前成了“一台公開戲。”這個曾自誇“要與至上者同等”的(賽14:14),現在演了一出充滿可恥與失敗的戲。魔鬼不再有能力控制信主之人,他們已經脫離黑暗進入光明國度了(西1:13)。

  第三,十字架保證在末後戰役中得勝撒但、罪惡和死亡。

  因此基督的十架,已成為上帝戰勝邪惡勢力的手段:是罪得赦免的途徑(西2:13);是向宇宙展示祂與世人和好的證據(林後5:19);是我們現在度一個得勝人生、在基督裏成長的保證。借著它,罪惡將不能再控制我們的思想或身體(羅6:12),並確保了我們是上帝兒女的身分(羅8:14)。

  這是一個關乎末世的可靠事實,就在這個曾被撒但篡奪統治權的罪惡世界裏,罪惡及其權勢將被清除盡淨(啟21:1)。

  在救贖與得勝之梯的每一步裏,我們都能看到基督自己的預言得蒙應驗:“我曾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,像閃電一樣。”(路10:18)十字架上的基督,是上帝除罪的救贖性作為。唯恐我們忘記了這個事實,耶穌說祂的血是“為多人流出來,使罪得赦。”(太26:28)

  這寶血的流出,對得救的經驗與認識救恩是至關重要的。其一是它提到了罪。罪是真實的,它的代價是昂貴的。罪對人造成巨大和致命的影響,以致於若沒有基督的“寶血”(彼前1:19),罪得赦免、從罪的權勢下獲得自由,就根本不可能了。

  有關罪的這一真理需要不斷地提述,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否認罪是實際存在的,或對罪麻木不仁的世界裏。在十字架上,我們看明瞭罪如鬼魔般的本質,這罪唯有靠著那“為多人流出來,使罪得赦”(太26:28)的血,才能被除淨。

  讓我們千萬別忘記,或是對這一事實漠不關心,就是:耶穌為我們的罪而死,並且若沒有祂的死,罪就不能得赦免。是我們的罪把耶穌釘上了十字架。

  正如保羅所說:“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,基督就按指定的日期為罪人死。……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。”(羅5:6-8)或如懷愛倫所說,“世人的罪惡都重重地壓在基督身上,上帝對罪惡的憤怒,竟摧毀了祂的生命”(注3)。我們確信並宣揚,因耶穌的死“只一次獻上”(羅6:10;來7:27;10:10)就成全了救恩的替贖性質。

  我們得救,不是借著基督這位大善人,也不是借著基督這位神人,更非借著基督這位偉大教師,或祂聖潔的榜樣。我們得救是借著十架上的基督。“基督受了我們所該受的罰,使我們能得祂所該得的賞。祂為我們的罪──祂原是無分的──被定為罪,好使我們因祂的義──我們原是無分的──得稱為義。祂忍受我們的死,使我們能得祂的生。‘因祂受的鞭傷,我們得醫治。’”(注4)

  耶穌的血保證了罪的赦免,且播下了新生命成長的種子。這新的、有生命力的種子,在基督徒的生命中,首先表現出來的特點之一,就是重新和好。

  十字架是上帝用來實現人與祂和好的工具。“上帝在基督裏”,使徒保羅說,“叫世人與自己和好。”(林後5:19)因祂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,我們才可能無罪而又無懼地站在上帝的面前。那使我們與上帝疏遠隔離的罪已被拆除。“東離西有多遠,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!”(詩103:12)在十字架上的那一位,已經為我們開闢了一條通向上帝的新路。祂在十架上宣告:“成了”,然後敦促祂的跟從者們,進入一個永久與上帝交往的關係中。

  與上帝和好,立刻使我們進入了成長的第二個階段:與我們周圍的人和好。

  十架下的美好畫面之一就是:各樣的人都聚集在那裏。他們並不都是耶穌的仰慕者,並不都是聖徒。但看看這些人吧!那裏有為自己精明的生意頭腦而驕傲的埃及人;有以文明與文化自誇的羅馬人;有學識超群的希臘人;有自認為是上帝選民的猶太人;自認為是選民中之選民的法利賽人;自認為擁有純正教義的撒都該人;也有正在極力爭取自由的奴隸;好逸惡勞的自由人;有男人、女人和孩子們。

  但十字架不區分這一切的人。它定他/她們全是罪人。它提供給所有人和好的神聖途徑:十字架下人人平等。所有的人都被聚集在一起,再沒有任何分裂人的因素存在。新的弟兄姐妹關係被締造。新的友誼萌發出來。東與西相連,南與北相遇,白人與黑人握手相交,富人伸手牽住窮人的手。十字架邀請所有的人到寶血之源,體會生命的甜美,分享恩典的經歷,並向世人顯明一個新的生命,一個新的家庭(弗2:14-16)。如此十字架以勝過撒但和罪惡為開始,帶來了基督裏新生命的結果。

2.向自我死

  基督徒的新生和成長的第二個重要方面,就是向老我死去。如果你不明白這是基督徒新生命的基礎,你就不可能理解新約。讀加2:20,21:“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,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;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,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,他是愛我,為我舍己。”或讀羅6:11:“這樣,你們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;向上帝在基督耶穌裏,卻當看自己是活的。”或是讀耶穌對新生命原則的闡述:“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,仍舊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”(約12:24)

  因此,基督徒的生命並非從出生開始,而是從死亡開始。除非自我死去,除非自我被釘十架,否則就談不上新生命的開始。必須要根本的、刻意的、完全的割除自我。“若有人在基督裏,他就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。”(林後5:17)“基督徒的人生不是舊生活的修整或改良,而是本質的變化。要對私心和罪惡看自己是死的,隨而代之以全新的生活。這種變化,只有靠聖靈的運行才能實現。”(注5)

  使徒強調了借著洗禮的經歷而來的,向罪死及新生命的復活:“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?所以,我們借著洗禮歸入死,和他一同埋葬,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,像基督借著父的榮耀從死裏復活一樣。”(羅6:3,4)因此,洗禮象徵性地打開了那新生命的門,並吩咐我們要在基督裏成長。

  當一個人接受耶穌為救主時,他就會發生變化。西門,這個動搖退後的人,變成了彼得,一個無所畏懼的人。掃羅,這個迫害者,變成了保羅,福音的宣揚者;多馬,這個疑惑者,變成了佈道的拓疆者。勇敢代替了膽怯,信心的火炬驅除了不信的陰霾,嫉妒被愛所淹沒。自利的心被弟兄間的關愛所融化,罪在人的心中再無滋生之地。自我被釘死了。所以保羅寫到:“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,穿上了新人。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,正如造他主的形像。”(西3:9,10)

  耶穌強調說:“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舍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”(太16:24;比較路9:23)在基督徒的生命中,自我的死去是沒有選擇餘地的,它是一個必須。十字架及其所宣稱的──不管是當前的還是最終的──都必須觸及到基督徒作門徒的身分,並要求人作出完全的回應。潘霍華(Dietrich Bonhoffer)精湛的評論值得注意:“如果我們的基督教信仰已經把作耶穌門徒的身分看為兒戲,如果我們將福音資訊淡化為精神上的安慰,又認為它並不要求我們付出任何昂貴的代價,從而昧于將普通的人生與基督徒的人生加以區分,那麼我們就不禁要將十字架看成是日常生活中一件普通的不幸事件,或是人生中常見的磨難和試煉而已。”

  當基督呼召一個人,是要他來,並且死。每一次都是同樣的死──在耶穌基督裏面的死,是那舊人在蒙召之時的死(注6)。因此,那要我們度基督徒人生的呼召,就是一個要我們來就十字架的呼召──要我們不斷放棄那隱藏在自我裏面的,總是想要讓自我作救主的意念,要我們完全持守住十字架上的這一位,好叫我們的“信不在乎人的智慧,只在乎上帝的大能。”(林前2:5)

3.過新生活

  在基督裏成長的第三方面是過新生活。對基督徒人生的一個最大誤解之一,就是認為救恩是上帝白白賜下的恩惠──到此結束。不錯,在基督裏“我們借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,過犯得以赦免,乃是照祂豐富的恩典。”(弗1:7)“你們得救是本乎恩,也因著信,這並不是出於自己,乃是上帝所賜的;也不是出於行為,免得有人自誇。”(弗2:8,9)這話也對。

  恩典的確是白白賜下的。但這恩典卻是以上帝獨生子的生命換來的。白白賜下的救恩不等於廉價的救恩。什麼是廉價的救恩?潘霍華(Bonhoeffer)說:“廉價的救恩是傳講饒恕卻不要求悔改;受浸卻沒有教會的訓誡;參與聖餐而不必認罪;赦免卻無需個人的悔悟。廉價的救恩是無需做門徒的救恩,沒有十字架,沒有永活及成為肉身的耶穌基督的恩典。”(注7)

  廉價的救恩與耶穌的呼召無關。當耶穌呼召人時,祂也給了他或她十字架來背負。作一個門徒就是作一個跟從者。作耶穌的跟從者是完全沒有便宜花招的。

  在給哥林多人的書信裏,保羅強調了得蒙救恩之人的義務。首先,他談到了自己的經驗;“然而,我今日成了何等人,是蒙上帝的恩才成的,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。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;這原不是我,乃是上帝的恩與我同在。”(林前15:10)這樣,保羅承認了上帝的恩典在他生命的首要地位。

  接著,他進一步說明這恩典加給他不是徒然的。希臘文“徒然”直譯為“為了空虛的緣故”。也就是說,保羅獲得恩典的緣故,不是為了要過一個徒然的、空虛的人生,而是一個滿有聖靈果子的生命。即便如此,他所依靠的也不是他自己的力量,而是憑著住在他裏面之恩典的大能。照樣,他也懇求眾信徒“不可徒受他的恩典”(林後6:1)。

  上帝的恩典不是要把我們從一種空虛中解救出來,再把我們放入另一種空虛中。上帝的恩典是叫我們與祂和好,使我們成為上帝家中的一員。在加入了這個家庭之後,我們就生活在這個家裏,並借著祂奇妙的恩典,不斷結出上帝愛的果子來。

  因此,在基督裏成長,就是不斷長大成熟,以至於日復一日,我們能反照出基督的心意,並走上基督的道路。這便引出了一個問題:這一成熟生命的特徵及不斷成長的標誌是什麼呢?我們可以來思考以下七個特徵,但特徵之多,並不止此。

三、在基督裏成長的標誌

1. 屬靈的生命

  耶穌告訴尼哥底母說:“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,就不能進上帝的國。”(約3:5)如果沒有聖靈重生的大能,基督徒的生命就無從開始。祂是“真理的聖靈”(約14:17),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(約16:13),並使我們明白顯示在聖經中上帝的旨意。祂使我們為罪、為義、為審判,自己責備自己(約16:7,8)。沒有這些,我們就無從明白我們的行為及生活方式,對我們現在及今後永遠的後果。

  是聖靈改變人心的能力及其在我們生命中的臨格,使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(羅8:14)。正是借著聖靈基督才得以“住在我們裏面”(約壹3:24)。借著聖靈住在我們裏面,新的生命就誕生了。“新”,是因為它丟棄了那些與上帝旨意相違背的舊思想、行為和人際關係;“新”,也是因為它使我們成為新造的人,與上帝和好,蒙救贖,脫離了罪,而在義中成長(羅8:1-16),並反照耶穌的形像,“榮上加榮”(林後3:17,18)。

  “當上帝的靈住在人心裏,就能改變人的生活。罪惡的思想丟開了,不良的行為拋棄了;仁愛、謙讓及和平代替了憤怒、嫉妒與紛爭;憂愁變成了喜樂,容貌也反映出天上的光輝。雖然沒有人看到上帝的手為人卸下重擔,也沒有人見到從天上射下的光芒,但人因信將心意降服于上帝時,恩惠、福氣就臨到他了。如此,人眼所看不見的能力,就按上帝的形像造出一個新人。”(注8)

  聖靈使我們成為“上帝的後嗣,和基督同作後嗣。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,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。”(羅8:17)因此屬靈的生命,是要呼召我們採取屬靈的行動:不要隨從舊的罪律,卻要在今生與基督同受苦難,好叫我們在將來能與祂同得榮耀。因此基督徒的靈性,不在於逃避到一個虛幻的神秘世界去;而是一個呼召,要我們去受苦、去分享、去見證、去敬拜,並在世上、我們的社區裏、我們的家中,度基督曾度過的生活。

  這一切要成為可能,只有借著聖靈在我們裏面的同在。耶穌的禱告是,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,卻不屬於這個世界(約17:15)。我們必須在這個世界上生活──這是我們的居所,也是我們佈道的場所。但我們不屬於這世界,因我們的公民身分和盼望,在於那將要來的世界(腓3:20)。

  保羅描述這一被聖靈能力充滿的生命,是不斷在靈性上成長並日趨成熟的生命。這種成熟的生命會使人丟棄屬肉體的事──“姦淫、污穢、邪蕩、拜偶像、邪術、仇恨、爭競、忌恨、惱怒、結黨、紛爭、異端、嫉妒、醉酒、荒宴等類”(加5:19-21);並結出聖靈的果子:“仁愛、喜樂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實、溫柔、節制”(加5:22,23)。

2.愛與合一的生命

  基督徒的生命是合一的生命,一方面與上帝和好,另一方面與人和好。和好就是恢復破裂的關係。而罪就是使關係破裂的首要因素。罪已經使我們與上帝分離(賽59:2),並把整個人類撕裂成無數的群體,如種族的、民族的、性別的、國家的、膚色的、等級的等等。耶穌的福音就是要解決罪的問題,以及所有與罪有關,導致分裂的因素,並創造一個合一與和諧的新秩序。

  因此保羅能夠說,上帝“借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”(林後5:18)。從這和好中誕生出一個新的團體,一個蒙救贖的團體。它是一個以與上帝的縱向合一以及與人的橫向合一為標誌的團體。的確,這樣一個愛與合一的生命,正是福音的精髓。

  耶穌難道沒有在祂大祭司的禱告中如此說嗎?──“使他們都合而為一。正如你父在我裏面,我在你裏面,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面,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。”(約17:21)耶穌整個的救贖使命,以及祂福音的大能,呼籲我們有愛的見證,並擁有那能將這個得贖團體的成員們連結在一起的合一。

  沒有如此的愛與合一,就談不上有基督徒的成長。這種愛與合一在哪里盛行,一切隔斷人的牆垣就在哪里傾倒。在一個經歷了新生,成為新人的生命中,所有種族、民族、血統、性別、等級、膚色的隔閡,以及別的分裂人的因素都將被丟棄(弗2:11-16)。隨著那新造之人逐漸成長與成熟,和好、仁愛與合一的榮耀真理,就將在基督徒個人與團體的生活中發光照耀,並越照越明。

  福音的獨特之處,就在於愛在基督徒成長中所起的作用。耶穌稱它為新命令(約13:34)。但這“新”所指的並非愛本身,而是指愛的條件。一般人也愛,但是愛那值得愛的──愛他們自己的人。耶穌卻引入了一個新的要素:“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”那就是說,正如耶穌的愛是普世的、舍己的、完全的,我們的愛也當如此。這新的愛不製造任何隔閡,它是包容一切的,它甚至愛仇敵。這種愛“是律法和一切先知道理的總綱”(太22:37-40)。

  愛鄰舍的命令,是沒有修正餘地的。我們不能去選擇愛誰,我們蒙召去愛所有人。作為同一位父親的兒女,父親希望我們彼此相愛。在良善的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,基督顯明了“你們的鄰舍並不僅指同一教會或有共同信仰的人。沒有任何宗族、膚色、階級的區分。我們的鄰舍,是每一個需要我們幫助的人。我們的鄰舍,是每一顆被撒但擊傷的心靈。我們的鄰舍,是每一個屬於上帝產業的人。”(注9)

  真正愛鄰舍的愛,能穿透膚色的差異,直接面對的是作為人的人;它不受等級觀念的束縛,甘願為豐富人心而做出貢獻;它將人的尊嚴,從滅絕人性的偏見中營救出來歸還給人;它將人的命運,從“人是物品”的哲學大屠殺中拯救出來。實際上,真正的愛能使人從每個人的面容上看到上帝的形像──潛在的、隱藏的、或是真正的。一個成長著的、成熟的基督徒將具備這種愛,它實實在在是所有基督徒合一的基礎。

3.學習的生命

  食物是生長的基本要素。任何有生命的生物,都需要足夠的、持續的營養供應。靈命的成長也是如此。但我們從哪里才能找到靈糧呢?主要有兩個來源:借著學習上帝的話,持續地與主交通,以及培養禱告的人生。

  再沒有誰像耶穌那樣,清楚地教導上帝的話對屬靈生命的重要:“人活著,不是單靠食物,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。”(太 4:4)耶穌向我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榜樣,讓我們知道怎樣用上帝的話去對付撒但。“耶穌用聖經上的話對付撒但,祂說,‘經上記著說’。在每一次試探中,祂爭戰的武器就是上帝的話。撒但要求祂行一個神跡來證明祂的神性。但是建立在‘上帝如此說’之上的堅定信心,遠比任何神跡都大;它是一個無可否認的明證。只要耶穌堅持這一立場,撒但便一無所獲。”(注10)

  對我們來說也是如此。詩人說:“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裏,免得我得罪你。”(詩 119:11)除此之外,還有使徒給我們的應許:“上帝的道是活潑的,是有功效的,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,甚至魂與靈,骨節與骨髓,都能刺入、剖開,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。”(來4:12)當基督徒使用這把屬靈的兩刃利劍去對抗撒但的攻擊時,他便立於不敗之地。信徒被賦與能力,去攻克任何阻撓靈命成長的障礙,去分辨正確與錯謬,好叫他們能不斷做出正確的選擇,辨明上帝的聲音及撒但的耳語。這就是讓上帝的話成為靈命成長所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
  保羅寫道:“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,於教訓、督責、使人歸正、教導人學義,都是有益的,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,預備行各樣的善事。”(提後3:16,17)你想在明白真理和教義上成長嗎?你想知道怎樣保守你的心靈在上帝的裏面嗎?你想知道上帝今天、明天、或是後天為你所預備的嗎?天天查考聖經吧!借著禱告來親近祂。除此之外,沒有更好的尋求上帝旨意和道路的方法。

4.禱告的生命

  上帝借著祂的道來向我們說話。明白祂的旨意,是靈命成長的一部分──是與祂相交的一部分。與上帝相交並在祂裏面成長的另一面,就是禱告。如果上帝的話是滋養我們靈命之糧的話,那麼禱告就是保持靈命存活的呼吸。禱告是與上帝說話,傾聽祂的聲音;在降服中跪下,卻在滿有上帝的能力中站起來。禱告對我們一無所求,只要求我們放棄自我,依靠上帝的能力,並等候祂。在那樣的等候中,便有能力流出,使我們能走完基督徒的旅程,並打屬靈的仗。客西馬尼園的禱告,就是這樣保證了十字架的勝利。

  保羅認為禱告對基督徒生命及成長極為重要,因此他提出六個基本原則:“不住禱告”、“懇切禱告”、“靠著聖靈禱告”、“儆醒禱告”、“恒切禱告”以及“為聖徒禱告”(弗 6:18)。

  就像法利賽人一樣(路18:11),我們常被引誘為炫耀自己、為私利、或是例行公事而禱告。但有效的禱告卻是:放棄自我、被聖靈充滿、是代禱性的、為他人的需要而祈求,是借著成為祂忠心的見證人,為上帝的旨意能在地上的成就而禱告。禱告是與上帝不斷地交通;它是我們靈命所需的氧氣。沒有了它,靈命就會萎縮,直至死亡。懷愛倫說:“禱告是最基本的職責之一,沒有它,你就不能行走基督徒的道路。它使我們振奮、堅強、高貴;它是人心與上帝之間的交談。”(注11)

5.結果子的生命

  耶穌說:“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。”(太7:20)結果子,是基督徒成長重要的一面。得救本乎恩,常被誤解為不需要順服和結果子,這種理解完全不合乎聖經的真理。是的,我們是因著相信上帝的恩典,借著基督為我們所成就的而白白地得救,毫無可自誇之處(弗2:7-8;約3:16)。但是我們得救,並不是為了讓我們為所欲為;我們得救,是為了要我們按照上帝的旨意而生活。有人認為遵守律法就等於是律法主義,因此沒有必要遵守律法。但律法主義與遵守律法完全是兩回事,遵守律法是上帝救恩的自然結果。因此,“信心若沒有行為是死的”(雅2:17)。

  思想耶穌在約翰福音14及15章的宣稱及盼望。這宣稱是關於祂與父的關係,這盼望是關於門徒與祂的關係。首先耶穌說,“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,常在他的愛裏。”(約15:10)耶穌對天父的順服,並不是如律法主義般地服從,而是來自于祂常在父愛裏的自然流露。父與子之間的親密關係,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。而正是這種愛,使子接受了父的旨意,去嘗那客西馬尼以及髑髏地的苦杯。

  耶穌用聖父與聖子之間愛的關係,來說明門徒與祂之間應有的關係。正如耶穌與父的關係是在祂順服之前,門徒與耶穌的關係也當如此。“你們若愛我,就必遵守我的命令。”(約14:15)“父怎樣吩咐我,我就怎樣行”,“要叫世人知道我愛父”(約14:31)。

  讓我們來思考耶穌對門徒的希望。祂行祂父所命令祂行的,好叫世人知道祂與父之間愛的關係。祂與父之間愛的關係,是在祂遵行天父的旨意之前。祂愛父,因此祂樂意照父的旨意行。照樣,耶穌期待祂與門徒之間也有愛的基礎。祂說:“你們要常在我裏面,我也常在你們裏面。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,自己就不能結果子;你們若不常在我裏面,也是這樣”(約15:4)。因此,結果子、順服、且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,是靈命成長的基本記號。不能結果子則表明沒有在基督裏。

6.屬靈爭戰的生命

  作基督的門徒並不是個輕鬆的旅程。我們正參與一場真實而又危險的戰爭。保羅說:“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,乃是與那些執政的、掌權的、管轄這幽暗世界的,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。所以,要拿起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,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,並且成就了一切,還能站立得住。”(弗6:12,13)

  在這場戰爭中,天空屬靈氣的軍隊被派來攻擊我們。就如主的眾天使們正忙碌地服事跟從祂之人,救他們脫離兇惡,並在他們的屬靈成長中帶領他們一樣(詩34:7;91:11,12;徒5:19,20;來1:14;12:22)。那些墮落的天使也在精心地策劃,要引誘我們遠離作門徒的命令。聖經明說,撒但及他的惡天使們正在瘋狂地攻擊耶穌的跟從者(啟12:17),那惡者自己正“如同吼叫的獅子,遍地遊行,尋找可吞吃的人。”(彼前5:8,9)

  靈命成長的路上,充滿了惡者的陷阱,我們屬靈的爭戰,正是在這條路上激烈地進行著。因此保羅使用了一些語氣強烈的動詞:站住!拿起!站穩!當剛強!(弗6:12,13)“基督徒的人生,是一場爭戰和行軍。在這場戰爭中,不可有絲毫懈怠,必須一鼓作氣、堅持不懈。只有借著不斷的努力,作為個人,我們才能在撒但的種種試探中立於不敗之地。必須以孜孜不倦的精神來捍衛基督徒的正直,並以堅定不移的意志來持守它。……所有的人都必須為他們自己而爭戰,沒有人可以為我們代勞。作為個人,我們要為自己所掙扎的問題負責。”(注12)

  然而,上帝沒有讓我們獨自面對這場戰爭。祂已經在基督耶穌裏,並借著耶穌基督得勝了(林前15:57)。祂為我們預備了打擊敵人的有效裝備。保羅描述這套軍裝,是以真理為腰帶,公義作護心鏡,平安的福音為鞋,信德作藤牌,救恩當頭盔,拿著聖靈的寶劍,隨時多方禱告祈求(弗6:13-18)。有了這樣的裝備,且完全依靠聖靈無窮的能力,我們屬靈的膽量就必增長,也必能贏得這場戰爭。

7.敬拜、作見證、盼望的生命

  基督徒的成長,不是在真空的狀態中發生的。一方面它在得贖的團契之內發生;另一方面它在向人作見證的過程中發生。請看使徒時代的團契。耶穌升天後不久,伴隨著聖靈的能力,早期教會不論是個人還是團契,都在敬拜、團契,學道及見證等方面,顯出了長進及成熟的記號(徒2:42-47;5:41;42;6:6,7)。

  沒有集體的敬拜,我們就失去了團契的身分和場所。並且就是在這種團契及彼此的關係中,我們成長並成熟。因此保羅勸告說,“要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。你們不可停止聚會,好象那些停止慣了的人,倒要彼此勸勉。既知道那日子臨近,就更當如此。”(來10:24,25)

  我們在敬拜、學道和團契中越多成長,就越願意事奉並作見證。基督徒的成長,必須是在事奉中的成長(太20:25-28),在見證中的成長。耶穌說:“父怎樣差遣了我,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”(約20:21)基督徒的生活,絕不意味著在自我的圈子裏生活,卻要始終投身於服務他人與見證中。

  馬太福音28章的“大使命”,指示基督徒要成熟,以至於能將那赦罪的福音傳給普天下,好叫所有的人都認識上帝的救恩。屬靈的人生以及基督徒成長的記號,就是一個不斷擴大見證的人生──從耶路撒冷、猶太全地、撒馬利亞直到地極(徒1:8)。

  我們生活、敬拜、團契,並及時地作見證。對基督徒來說,時間是指向將來的。保羅說:“我乃是竭力追求……向著標竿直跑,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。”(腓3:12-14)他又說,要過聖潔的生活,這樣“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,在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,完全無可指摘!”(帖前5:23)

  因此,在基督裏成長,就是在期待與盼望中成長,知道我們得贖的經驗,要圓滿地成就在那將來的國度中。“對那謙卑、相信的人,上帝在地上的殿,就是通向天國的門。讚美的詩歌、禱告,為基督作代言者所傳講的話語,都是上帝命定的方式,為要預備一班子民加入天上的教會,加入那更崇高且毫無玷污的敬拜中。”(注13)


 注1:懷愛倫《歷代願望》,第78章。

注2:同上。

注3:同上,第74章。

注4:同上,第1章。

注5:懷愛倫《歷代願望》,第17章。

注6:潘霍華著,《門徒的代價》Dietrich Bonhoeffer,《The Cost of Discipleship》,第78,79頁。

注7:同上,第47頁。

注8:懷愛倫《歷代願望》,第17章。

注9:同上,第17章。

注10:懷愛倫《歷代願望》,第17章。

注11:懷愛倫《教會證言》卷2,原文第313頁。

注12:懷愛倫《服務真詮》,第38章。

注13:懷愛倫《教會證言》卷5,原文第491頁。